沟通

communication

理解

comprehension

合作

cooperation

共生

Co-existence

共赢

co-win

加中友谊促进会首届“沿着白求恩的足迹前行”征文比赛作品

23 2 月, 2023

优秀奖

缅怀白求恩

( 田园   加拿大 蒙特利尔)

我们从小就熟悉白求恩的名字,知道他是位国际主义精神的典范和医术精湛的医生。在中国的抗日前线,拯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留下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作为普通人,我们自然地也会疑惑:为什么他在自己的国度,有着如日中天的事业和地位,却要到异国,投身到残酷的战争中去?为什么在一个基督,天主教统治的社会生活了几十年的他,却奔赴到延安,加入到共产党的八路军中?

今夏有幸参加了暂短的“追随白求恩足迹前行”的旅游团,参观了几个实地和听取到李彦教授动人的研究介绍,使我们有了贴切的感受,也丰富了对敬仰已久的白求恩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白求恩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的社区主管的家庭,我认为他从小就深受仁义,博爱精神的教育,从而有着鲜明的善良与正义的情感,是他后来能以社会的进步为己任,能抛弃金钱物质诱惑的内在基础。

白求恩的一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从他在圣心医院的工作经厉,我们了解到,他是个胸外科的权威专家和对工作的要求极其苛刻的主任。然而对待病人表现出的却是非常的温柔和体贴。在手术前,他总要与病人亲切地接触,告诉他们治疗的方案,之后,了解他们的担心和恐惧,花很大的精力安抚病人,排除他们的困扰使之建立起信心。感人的例子是一位病人,固执地认为他的胃里有只青蛙。白求恩就带了只青蛙,给他洗胃后,把青蛙放进水盆里,让他相信病已经除了。在白天高效率地工作之后,他也在夜间常常探望病人。当有病人去逝后,他他会难过好几天。

白求恩对孩子更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着迷般的关爱,一反他那总是心事重重,匆匆忙忙的常态,可以经常见到他坐在病房的摇椅上,膝盖上坐着个孩子。有个十岁叫伊万娜的女孩,需要换肺才能活下去。这是个非常精准的,不寻常的手术。之后白求恩天天都花去数个小时去看望,陪伴她。以后在给朋有的信中,他意味深长地写道:我的孩子好了!

来华后,在当时晋察冀军区,生活极其的艰苦。白求恩不仅在前线密集地做手术,抢救伤员,也管理着战地医院还担任着培训医务人才的教学工作。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夜以继日地透支工作着,这极大地消耗了他的键康。从一张他穿着草鞋,在一个庙中做手术的照片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劳累。照片上的他的体态像是一个七,八十岁人,不能让人相信是四十多岁的他。可是有一次,当同事把一碗鸡汤端给他时,他却发了火,责备他没有想到伤员。最后他把鸡汤一口一口地喂给了重伤员。由此我们看到,他给与伤员战士的是胜于父亲般的情感,也是他豪不利己,专门利人崇高精神的展现。他经常称呼战士“我的孩子”,“我的儿子”。在信中曾写到“在他们十七,八岁清晰,光滑的脸上,看不到暴力和死亡”。“在我手术时,他们会流出绝望的,泉涌般的眼泪”。

在纪念馆还有张照片,是白求恩躺在一个大石头上,一支胳膊放在额头上,在阳光下安静地休息着。此时他在回忆着到中国以前的生活:喷香的牛排,美味的奶酪和冰激凌,还有铺着白床单的柔软的沙发床....感叹道: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是的,那些是他曾经习惯的生活。他放弃了这些舒适,为了追求新的目标和实践理想。他从未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曾几次在书信中表述:我感到在中国的生活很满足,愉快。我在做我想做的事。我的工作很重要,它占据着我生命中的每一刻....人们需要我。朴实的表述揭示了他的价值观。白求恩为自己丰富的人生感到满意。我相信他在中国有一种内心上的归属感。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求恩请求共产国际公布他是名共产党员。他视此荣誉为最大的欣慰和自豪。这清楚地展现了他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与执着。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还想到了他的前妻,想到了她曾给与的真正的快乐....他请求组织给她一笔抚恤金(尽管是她提出的离婚并且已另外有所爱)。由此我们发现,在白求恩冲锋陷阵的性格背后,是他那颗深情,感恩的心。

在白求恩生活的年代,他对资本主义造成的很多社会危机,深感焦虑。失业,贫困和疾病困扰着穷人。在1926年他就发起了医疗改善组织,为贫困者提供医疗服务。他不愿只为富人服务,所以仅在医院工作了四年便离开,转而投入到了公共卫生事业。当他终于寻找到了跟自己的观念相契合的思想时,他没有固守家庭带给他的基督信仰,转而接受了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非常难得能可贵的。

人类创造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宣传的理念都是和平和友善,但世界始终被仇视与对抗甚至是战争困扰着。其根源就是意识形态上的自私,狭獈和僵化,所以排斥异己。我们现在要建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使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种族的人民之间,有更多的通融,理解与合作,造就出一个和谐共处的世界。这也应是今天纪念白求恩的现实意义之一。

白求恩是英雄的典范。他的崇高精神和事迹教育鼓舞了几代的中国人,也塑造了千千万万贡献于社会的精英和无名英雄,使之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在加拿大,最早只有俩名共产党员,于三十,四十年代,在当地的主要报刊,发表关于白求恩的文章。他在这里真正出名是在1970年,中加建交之后。由于文化的不同,这里没有国内那样的轰轰烈烈的宣传,人们通过报道,电影和书簎了解白求恩的伟大人生。白求恩精神是人类的财富,在2004年,他被选为50名中的第26名,加拿大最伟大的人。在他出生的家附近,有他的纪念馆。在安大略和魁北克的数所大学中,收藏有他的论文,专集等不同类别的档案。他所发明的外科手术工具,有些至今仍在使用着。为纪念白求恩,多伦多大学和蒙特利尔的康卡迪亚大学的校园里,有他的塑像。在他曾工作过的圣心医院,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在安大略省,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学和大学的预科学校。去年在疫情期间,在被称为加拿大哈佛的麦吉尔大学,还举办了白求恩的专题研讨会。毫无疑问,白求恩精神一定会在我们的新征程上,继续被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李彦教授的《重读白求恩》 加中友谊促进会的两篇发言稿

(二)精神长留国际    功德永垂中华

       ————白求恩和援华医疗队在中国

                                   ( 韩世督  中国河南)

         83年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文中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是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在医学界具有不俗的成就和权威,著有《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场治疗技术》《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等作品。

        1924年,被染上肺结核期间,还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在自己身上试验取得了成功。为了不传染给妻子,白求恩便主动提出与其结婚才一年的妻子法兰西离婚。新婚燕尔的法兰西虽不同意,但白求恩硬是狠下决心向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书。直至去世前,他将遗产分给了战友,只好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法兰西拨一笔生活费,这也是他最后所能做到的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美国、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白求恩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38年3月31日,白求恩和医疗队辗转抵达陕北延安。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就接见了他。白求恩提出要到抗日最前线去,在战地附近搭建临时野战医院,进行初步疗伤,意在争取时间,大量减少伤亡。

        在等待医疗设备的一段时间里,白求恩和医疗队队员们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前期工作。他一边培训医务干部,一边撰写医疗授课教材。在延安宝塔山下条件极其艰苦的窑洞医院里为病人实施了他来华后的第一例手术。

        1938年5月,白求恩率领援华医疗队由延安东渡黄河转送到敌后抗日前线的晋察冀边区,在五台山开展伤员战地救治。

        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共同庆贺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在抢救伤员过程中,条件所限致使血液备用渠道不足,白求恩总是不容置否地说:“我是O型血,我来献,抽我的。”白求恩因此又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在辗转各地进行战地救治中,仅从1938年11月到1939年2月,他与医疗队行程就达到了750千米。来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经白求恩的手救治好了大批伤员。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事业,义无反顾地告别了在自己国家中优裕而舒适的生活,心甘情愿地在中国这块艰苦贫瘠的土地上,充满艰难危险的战场上,体味人生的意义,践行着一个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誓言。

        白求恩是怎么牺牲的呢? 

        1939年10月29日,抗日前线河北涞源摩天岭战斗中,正在抢救伤员的白求恩不顾哨兵的催促,坚持做完手术再撤离。不幸的是在徒手掏取伤员伤口里碎骨刺时刺破了自己的手指,他迅速把手放入消毒液中,为了不使抢救中断,白求恩硬是坚持把伤员的伤口先处理完毕。而此时的白求恩已被感染且炎症越来越重。11月1日,前线送来了是一位患有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剧烈性炎症的伤员,白求恩依然坚持先救伤员。手术中,白求恩的手套被手术刀刮开,先前受伤的手指接触到了这种外科传染性病毒,这次他的手指二次感染,强忍着剧痛的白求恩依然坚持做完手术的同时,还见缝插针地编写治疗疟疾的讲课提纲。时至7日,白求恩倒在了病床上,手指炎症恶化扩散,加上连续高烧,他才说出实话自己确诊为败血症。12日凌晨,白求恩大夫在河北唐县殉职。被白求恩救治过的两名战士朱德士和吴明得知白求恩去世的消息后,十分难过。他们在战场上更是化悲痛为力量,因英勇杀敌而受到部队的表彰。

        白求恩在中国的革命生涯,是从1938年开始的。在这片红星照耀中国的土地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走完了他年仅四十九岁的生命历程。

        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白求恩大夫大会,毛泽东献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13日,为纪念白求恩大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更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印度援华医疗队柯棣华大夫是首任院长。

        随后,在21日毛主席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意义深远的纪念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艺术,都堪称典范。

        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曾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题词,旨在传承和弘扬伟大的白求恩精神。白求恩同志无愧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一个胸怀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实践者。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征程上,我们将沿着白求恩的足迹,学做“五种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三)缅怀白求恩大夫   

( 伍兆职  加拿大蒙特利尔)

        白求恩的高祖父约翰牧师,是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创始人之一。他的祖父诺尔曼是多伦多大学三一医学院创始人之一。

他的父亲马尔科姆是安省基督教长老会牧师。

        白求恩大夫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他是一位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医疗创新者和人道主义者,也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他的深邃才华,足以使世界文明改观。他也曾在本市皇家维多利亜医院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白求恩大夫应征入伍,参加加拿大皇家陆军医疗队,救伤扶危。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参加加拿大皇家海军,尽忠报国。

        1938年初,白求恩大夫为了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他先到汉口,转赴延安医院,什获毛泽东倒履欢迎。其时他认为在前线可能更有效及时诊治伤者,所以随即赴战场,抢救伤兵。还培训外科手术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八年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白求恩大夫仍居留中国,更设免费诊所,济世为怀,继续为人民服务。

        后来,不料在一次为有传染毒病者做手术时,可惜因无戴橡胶手套,不慎刀伤了一手指而被感染悪化,无法挽救。医治他人,牺牲自己。其时他尚壮年,还不到五十之龄便不幸去世矣!

        其实,白求恩大夫如在本国居住 ,他大可享受安乐写意的人生。但他却宁在外国,面对亡命艰苦的生涯,然而此亦是他最可贵和可敬的超人之处也。

        中国党政军三方和广大群众,为白求恩大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荣归天国。名留青史,

        白求恩1890年3日4日在加拿大出生,1939年11月12日终于中国,享年仅49岁。

        白求恩故居,今已成为加拿大国立「白求恩纪念馆」。与及「电影传奇」、「清高经典」和拥有其他诸多的赞扬盛誉。永久记念白求恩大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甘自牺牲的高尚无比之人道,与及力求医疗创新和尽忠报国的壮志情怀。

        此次《加中友谊促进会》举办首届征文、摄影及视频比赛壮举,其目的是增加了解和敬佩白求恩大夫的伟大精神和贡献,与及增深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谨此对《加中友谊促进会》与及支持和赞助该会之各机构表示崇高的敬意。

        让我们携手「沿着白求恩的足迹前行」。白求恩精神永在,中加友谊长存。

    缅怀白求恩大夫

缅怀华友白求恩,义重如山永记存。

救命扶危忘自己,尽忠报国爱家园。

创新医术雄心劲,人道情怀热血奔。

青史名留众敬仰,长江枫叶伴英魂。

(四)Dans cinq ans, dix ans ou peut-être cent ans…

(Jad Kabbanji  CANADA MONTREAL)

83 ans déjà, 83 ans depuis que Norman Bethune s’en est allé de manière foudroyante

sous les bombes nipponnes alors qu’il aurait très bien pu finir sa vie paisiblement. Il s’en

est allé trop tôt, celui qui a sacrifié ces dernières années pour le socialisme, la paix et la

lutte anti-impérialiste. Ce docteur qui a révolutionné la médecine, ce Canadien que

certains considèrent comme étant le plus célèbre du monde, c’est celui-là même qui est

un parfait inconnu chez lui. Mais pourquoi cet anonymat ? Pourquoi ce peu d’estime pour

un homme, un grand Homme, comme l’histoire en fait rarement ?

Parce que Bethune fait peur. Il fait peur, même six pieds sous terre depuis 83 ans, à des

dizaines de milliers de kilomètres d’Ottawa. Il fait trembler la ploutocratie qui nous

gouverne de Saint John à Vancouver. Il fait trembler la classe possédante tandis que les

classes laborieuses commencent à se réveiller.

Bethune est un modèle. Oui, un exemple à suivre, une inspiration. Une grande inspiration

rafraîchissante, révoltée et plus que jamais d’actualité.

Plus que jamais d’actualité alors que notre système de santé universel s’effondre ! Alors

que le privé est désormais dans la bergerie et mort à pleines dents. Alors qu’il n’y a plus

de place dans nos hôpitaux pour soigner ceux-là mêmes qui les financent. Il y a 100 ans,

Bethune se battait déjà contre ce système d’exploitation qui restreignait l’accès aux soins.

Il y a 100 ans, nos enfants n’arrivaient pas à se faire soigner. Qu’est-ce qui a changé

depuis ? C’est pour toutes ces raisons que les idées du docteur Bethune font peur…

Elles font peur parce que notre pays s’engage de jour en jour dans un conflit inutile,

simplement pour plaire à ses maîtres à Washington et aux profiteurs de guerres qui ne

voient dans la vie que des signes de dollar ! Et qui voient dans la mort des signes de dollar !

Justement, Bethune était un homme de paix. Un homme qui a défendu la paix en Europe

et en Chine qui aujourd’hui est encerclée par les puissances occidentales déclinantes et

décadentes.

Au lieu d’investir dans les hôpitaux publics et les systèmes de santé provinciaux, le pouvoir

canadien investit dans les bombes et la destruction, loin de nos frontières, très loin de

nos frontières. Il le fait pour notre sécurité. En quoi notre sécurité dépend-elle de la

victoire de néonazis en Ukraine ? En quoi notre sécurité dépend-elle de l’ingérence dans

les affaires intérieures de la Chine ?

Foutaise ! Notre sécurité dépend de la non-ingérence, du droit des peuples à disposer

d’eux-mêmes et de la souveraineté nationale. Trois valeurs que le pouvoir canadien

bafoue à tout va. Trois valeurs pour lesquelles docteur Bethune a sacrifié sa vie.

Finalement, dans cinq ans, dix ans ou peut-être cent ans, l’hôpital Sacré-Cœur où le

docteur Bethune a soigné ses concitoyens, où il a vu de ses propres yeux l’injustice de

classe, portera son nom. Oui ! Il portera son nom quand nous nous serons débarrassés de

nos fauteurs de guerre et de misère. Quand ces derniers iront dans les poubelles de

l’histoire et quand notre Norman Bethune trouvera la place qui lui est destinée, celle de

héros de la justice sociale et de la paix !

(四)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尹全鸿  中国绵阳)

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文中称赞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胸外科医生。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今天,我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无私利人的崇高思想和伟大品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服务精神;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生活上低标准、不搞特殊化的俭朴作风,面对艰苦生活仍然保持着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学习白求恩无私利人的崇高思想和伟大品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服务精神

白求恩在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才真正发现医疗环境有多么恶劣,医疗器械有多么缺乏,连基本的手术刀、消炎药都无法配备。尽管如此,白求恩还是千方百计地创建松岩口模范医院,开启了八路军正规化医疗的先河。他耗费精力,将自己所学编写出医疗读本,指导医生掌握新的医疗手段和救治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医疗骨干人员。他还指导创办边区卫生学校,并亲自编写了《战地救护须知》、《消毒十三法》等教材。

白求恩最大的特点就是为病人看病时一丝不苟、认真亲和,不管身体有多超负荷,他都会咬牙坚持,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夜以继日的为伤员救治。来到前线的一周时间里,白求恩就为521名伤员检查身体,一个月内就为147名伤员做了手术。白求恩常常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一次工作时间长达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实施手术。

学习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有一次,白求恩在病房里看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发现药瓶里装的药与药瓶上标签名称不一致。也就是说,药瓶里的药不是应该用的药,如果药用错了,会出问题的。白求恩严肃地批评了那个小护士,告诉她,做事这样马虎,会出人命的。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标签刮掉,并说:“我们要对同志负责,以后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事后,白求恩向部队政委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为做好野战手术,白求恩亲自编写了《野战外科示范课》,还为野战手术设计了一种名叫“卢沟桥”的桥型木架。这种搭在马背上的桥型木架,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在手术开始后,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然后是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条件下,白求恩大夫在追求医疗技术精益求精上,是化费了大量时间、动了不少脑筋,做了很多工作的。

学习白求恩生活上低标准、不搞特殊化的俭朴作风,面对艰苦生活仍然保持着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1938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国民党却扣发八路军的军饷,还对延安进行严酷的经济封锁,使得边区百姓和机关工作人员生活十分困难。

为了照顾白求恩,党中央领导特意指示安排白求恩每周可吃上一顿肉或炒鸡蛋,一日三餐可吃小米干饭。但在一次白求恩为中央首长检查身体时,他发现他们每天吃得很是寒酸,连青菜都吃不上,这才知道自己被特别优待,当即难过得痛哭。他立即找到卫生部长姜齐贤,要求取消中央对自己的特殊照顾。白求恩表示,在加拿大有吃不完的牛奶面包,享受富足的待遇,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能革命,而不是为了享福,不然为什么还要来延安呢?

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这位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支援抗日的国际友人十分关心,指示每月为白求恩大夫发放100元薪资补贴。要知道,当时八路军师长月薪才5元。如此算来,白求恩的月薪等同于20个师长的累计薪资,可购买769斤大米。对于这种待遇,白求恩写信给毛泽东主席,指出自己不需要钱,衣食住行一切供给,若此款项为国际汇给他私人的,可留作烟草费,为伤员购买烟草等物品。不仅如此,白求恩还将每月剩下来的补贴拿给伤员购买营养品、药品。对于这样的生活,他曾给友人写信说道:“这里的生活非常苦,但我过得很快乐。”这就是白求恩大夫面对艰苦生活仍然保持着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对这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最后写道:“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广告位... (招租)

广告位... (招租)

告诉我们您所关心的话题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