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communication

理解

comprehension

合作

cooperation

共生

Co-existence

共赢

co-win

在他乡

20 8 月, 2024

清晨,城市还未从前夜的寂静中完全苏醒,欣迪推开公寓大楼的门,匆匆去赶公交汽车。晨光将远处教堂钟楼的拱顶镀上金色,清新的空气在街旁绿树间流淌,一切都是刚刚好要开始的模样。今天,欣迪刻意提早出了门。以往上学的日子里,因要送孩子去学校,欣迪上班总会迟到。眼看着将放暑假了,学校让孩子们在家准备期末考,这两天可以不到校,于是欣迪打算今天要按时到工厂上班。

         公寓到上班的工厂不算远,只需乘坐一趟公交汽车,三十分钟左右就可到达。这个城市的公交系统非常守时,只要按时刻表赶到车站,就一定能坐上公交车。这点是欣迪喜欢这里的原因之一。在以前居住的国内城市里,至今都还没法做到公交车按时到站。而且这里的公交汽车司机和乘客们都很温和包容,有时候司机会把车随意停靠在路边后下车去买杯咖啡,在车上的乘客没有一位觉得不正常而鼓噪,就那么在车里耐心等候;也有时候司机看到路上跑步赶公交的人,就主动把车停下来开门接他;还有时候有乘客忘了带车票或零钱,司机也会很大度地行个方便。欣迪就碰到过好司机,有几次气喘吁吁地赶上公交车,伸手在身上到处摸,一直什么也摸不出来,这时司机都会示意欣迪,别摸了往里边走吧,可能还叮嘱了一句下次记得买票之类的话。如此可以让欣迪省下不少银子。目前这个世道物价是越来越贵,公交票价也在不停地涨,现在一张车票的钱可以买一袋切片面包,够一家人吃上好几天呢。欣迪今天也希望能遇到好人,再省下一点。刚赶到车站,公交车准时地靠上站来,正要抬腿上车,一位学生模样的青年着急忙慌地冲到了欣迪的前头,青年摸了摸口袋,和司机说了些什么,司机点点头给青年上了车。同样的理由不应该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方式被使用两次。欣迪气愤了,狠狠地瞪着上车的青年,虽然心里既懊恼又尴尬,也只好投币买了车票。

         早班车上人不多,欣迪坐在了靠窗的座位上,又一次浏览起渐渐熟识的窗外街景。汽车在水泥大厦、密林绿地和木石矮屋间穿行,仿佛时光就在现代与古典间跳跃,欣迪的思绪也被不停地拉向过往,又拉回眼前。从一落地这个陌生的国度,欣迪就爱上了这个新潮浪漫的城市,能看到现代都会的科技炫目,也能感受到古老建筑和街头艺术品中所积蕴的历史文化。春来时冰消雪融,仔细听,好像可以听到小草破土和枝头嫩芽绽开的声音;夏天里常常节日狂欢,轻歌笑语激荡在大街小巷,每个人的笑容里都洋溢着热情;到了秋风送爽的时节,整个城市色彩绚烂,踏着满地斑斓的落叶,总有有情人期盼着邂逅一段蚀骨的浪漫;到了隆冬的傍晚,世界冰晶雪洁,人家炊香可闻,户户窗中透散出温暖柔和的光,是等待着外出的家人归来。这个城市就像一首动人的诗。

    欣迪很清楚,其实在华丽感人诗句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个体生活挣扎的辛酸。当年,欣迪以优异的成绩从国内知名大学毕业,回到父母所在的地方工作,高学历又年富力强,既愿意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更能主动去现场摸爬滚打,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成为单位骨干,也因此被慢慢卷进了办公室政治的漩涡。常有这种情况,在同一个场合遇到了正、副主任时,欣迪就不会开口说话了,想是如果都称呼主任,那么正主任会不高兴,如果分别称呼正主任和副主任,好像副主任就不开心,但无论哪位主任心情不好,都会交代一堆棘手的工作,够欣迪忙得焦头烂额。总是处理不好这种微妙关系。而那些会来事的同事,虽学历不如自己,年纪比自己小,却都能一路高歌猛进。另外还有孩子教育、迎来送往、附会攀比等等诸多不胜其扰的社会问题,让人日渐郁闷。于是欣迪全家移民了,说是为了孩子,移民来到这个四季如画的城市。

    移民后才真切明白,逃离某些问题就意味着要面对其它的压力,生活要继续,而衣食住行,一个也不能少。如山的诸多困难中,首先扑面而来的就是语言障碍,在此隘口之后必定会有花团锦簇,但如若无法跨越这道无形的鸿沟,那么外乡人还是外乡人,就是文盲一般的外来务工人员。欣迪想跨越这个障碍。俗话说英语不学是永远不会的,法语也一样,这里的官方语言是法语,所以在安排好孩子上学的事宜后,欣迪也满怀希望地走进了政府开办的法语学习班。学习班真不错,师资是来自当地大学的在职老师,学员的学费全免,政府还发放学习期间每日交通费和基本生活补助。但才学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欣迪就觉得法语太难学了,力不从心,好像自己已经过了学习的年龄,根本无法仍如从前读书时那样过目不忘,无论每天怎样非常努力地背单词和句型,上课时却是越来越像听天书,学习不见多少成效。有一次在给孩子辅导功课时,竟然被孩子嫌弃,说欣迪总将汉语拼音、英语、法语的发音混搅在一起,听起来很搞笑。孩子们的适应能力确实强大。无可奈何,欣迪放弃了法语学习,但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只好依靠蹩脚的基础英语,出去寻找些不太需要语言交流的卖力粗活。在96号法语法案施行后,不说法语的移民在这个城市更难找到合意的工作,这也愈发削弱了欣迪本就可怜的语言沟通能力,路子更窄了。后来通过熟人介绍,欣迪来到这家工厂,在包装流水线上工作,领取最低水平的工资。为了生存,这位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在异国他乡不得不干起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与学生时期最初的抱负相比,只有目前居住的地点算是沾点边,其它皆无从谈起,且移民后的生活工作环境与国内比较,落差则是蛮大的。

    欣迪的工厂工作不复杂,是将流水线上的产品捡放进包装箱,箱子封口贴上标签即可,也不计件考核,但要求每人每天写简单的工作报告,报告项目无非是连续工作多长时间、完成多少数量,工作停歇多久、是什么原因等。对于报告,欣迪可谓驾轻就熟,一般都会在一天工作开始前就把报告内容设计好,工作休息时间均匀合理,工作完成数量不高不低,与其他工人情况相当。然而干活过程中,实际的完全和设计的不一样,产品在流水线上输送,工人们必须快速从传送带上抓取,来不及抓取的产品会掉入一个收集筐里,当收集筐满时就只好暂停流水线机器,由工人把筐内产品重新放上流水线后再开动。如果动作慢了,收集箱经常被装满,那么流水线重启的次数和时间必然会增多,自然也就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并且会引起主管的注意。刚开始的时候,欣迪动作不慢,感觉一切顺利,可以按照自己计划的报告内容完成工作。不久就醒悟到这里是大锅饭,干多干少,收入都一样,自己做得越快岂不越吃亏。有了这种想法后,欣迪看到的其他工人,动作总是很慢;自己面前的传送带,速度总是很快。渐渐地,实际工作情况和报告内容之间就有了差距。然后,欣迪就感到好像有些人在对自己指指点点,主管也会经常无故过来查视。最近,主管居然来到欣迪的工位,拿着欣迪的工作报告,对照着欣迪做的包装箱,叽里咕噜地说了很多,欣迪估计主管在指责自己为何数量不符,是在弄虚作假。欣迪心里很是委屈,为什么不说说其他人动作也慢呢?为什么不实行计件绩效啊?这些人就是欺负外来人。

    思绪在漫无边际地翱翔,不知不觉中,公共汽车已到工厂门口站。一下车就看到,身着工装的工厂经理正站在厂房门口,向每位上班的工人问好。经理是一位金发女士,虽年近六十,但身材高挑,依然还算匀称,一头精干短发下,一双仿佛洞察一切的灰蓝色眼睛,透着精明严谨和权威。经理也和准时上班的欣迪友善地打了声招呼,这让欣迪很受鼓舞,其实经理并没有天天都来迎接工人,今天早到能被经理看到,应该可以留下好印象。欣迪心情愉悦,走进工位,略做准备,准时开始跟随流水线扭转。

    真是扭转不知时日过,很快就天近午时,欣迪已感到有些疲惫,默默安慰自己再过半个小时就能午餐休息了,这时口袋里的手机铃声响起。从国内打过来的国际长途,欣迪怕有大事,接通了电话。打电话的是欣迪以前的同事,在国内单位里两人关系不错,欣迪要移民出国时,还专程设宴为欣迪饯行。电话里,前同事说这两年和朋友一起办了家茶园,最近又买了套学区房,还说自己越来越内卷不动了,也在计划移民,想听听欣迪的建议。欣迪一下子慌了神,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讲完的,急忙敷衍电话那头的前同事,自己正在工作,公司不让雇员上班中接听私人电话,周末再细聊吧。前同事口气愤愕地说了一句,什么大公司啊,还不能打电话啦,匆匆收线。欣迪装好手机,抬头发现其他工人的动作变快了一点,收集筐又差不多装满了。

    午休后,经理拦住正要回岗的欣迪,态度很严肃,说了很多话,欣迪猜测是在说之前打电话的事,于是马上表示歉意,经理这次好像要不依不饶,用不容置疑的目光犀利地盯住欣迪,末了叫来了欣迪的主管,说了几句什么,主管马上去拿来了一把扫帚和簸箕,递到欣迪面前。经理又说着什么,同时挥手指着全厂的地面。欣迪一下子觉得眼前发黑,头脑发胀,手脚有些发抖,不知要说什么,无意识地口里发了一声,夺过扫帚和簸箕摔到地上,恍惚中冲出工厂,走到了阳光明媚的大街上。街边的公车站里有人在等车,柏油路上有笨重的集装箱货车咆哮而过。欣迪慢慢平静下来,心潮已没有那么澎湃,明亮的世界一点点燃亮了思维,心反而开始向无底的深渊坠落,以后还能来上班吗?今后生活怎么过?欣迪漫无目的地信步向前,阳光下却袭来阵阵寒意。马上又要交房租了,信用卡的欠款要支付了,还有冰箱里的食物也要补充了。前两天已经答应家里,再买些每餐必备的“老干妈”香辣酱。既然现在天色尚早,还没想好是否回家,不如就去一趟唐人街。

    世界上很多城市里都有唐人街,就像很多城市里都有博物馆动物园。这里的唐人街是一片包裹在高楼大夏中的矮旧建筑,三四条纵横街道交错形成街区,其间华人商铺林立,食肆中药铺毗邻,来自国内的商品琳琅满目,还有一些华人服务机构和社团中心设立其中,也算人群络绎不绝,华夏烟火气浓郁。欣迪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异域城市里要专设华埠,但确实在唐人街里能体会到自己习惯的国内购物生活方式,熟悉的货品,熟悉的饮食,货品中也会有被追捧的德国刀具,食品中也会有夺目诱人的海派糕点。在街区的中心,两条相互垂直的小街相交,辟出了一块小小的广场,常有游人停留小憩于此,华人社团在此举办活动。欣迪走过小广场的时候,正有社团立着横幅看板搞宣传,周围有人员在散发传单。一位大姐利落地将一份传单塞到欣迪手里,很礼貌地邀请欣迪关注并参加纪念《排华法案》出台一百周年的反思活动。欣迪并未做片刻停留,快步路过小广场,大概是家庭教育的缘故,欣迪向来对政治敬而远之。但今天,《排华法案》几个字让心头震动了一下,好奇心驱使欣迪展开传单阅读起来。才知道有那么二十四年的光阴里,这个国家曾经压根就不待见华人。时代在前进,国家文明也在进步,但历史上发生过的,并不表示今天就不再发生;已经明确反对的,当下也可能还在发生。百年前,来到这片土地的华人,学识和语言能力可能更不如现在的自己,那么那种屈辱的感觉会不会更甚于自己,或是这种感觉百年来根本没改变过,白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怎是从何而来?

    沉思中,欣迪穿过唐人街,向城市的港口码头走去,心情依旧压抑。

    站在码头,凭栏而望,河水似一整块墨绿的翡翠,缓缓移动向前,表面波澜不惊,偶尔某处卷起漩涡,形成涟漪。这河水也是向东流,汇入大海,兴许会随着大海的洋流,漂上东方故国的某处海滩。在故乡的妈妈,会不会偶尔依窗远眺,寄愿目光能幻作晚霞,越过重洋,落在他乡游子的身上。“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欣迪记起了穆旦的诗。“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实则在他们长久的秩序下  我只当了一会小小的演员。......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一声叹息。

    欣迪挺直了身板,拍了拍袖肘,回头向来路走去。

(澭涧 2023.11.19)

此文获得加中友谊促进会第二届征文比赛成人组优秀奖。

作者:区勇健,文学爱好者,曾在国内行业刊物发表过专业文章,散文和律诗。2004年移民加拿大,现居蒙特利尔。

广告位... (招租)

广告位... (招租)

告诉我们您所关心的话题

crossmenu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